学科办副主任张四聪介绍了学校人文社科类学科整体情况,结合两轮学科评估排名情况以及上海软科学科监测平台相关数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社会学、法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六个学科现状及发展态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各学科短板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各学院结合学科短板分别汇报了推动学科建设的具体方案。人文学院院长李黎明提出,将通过增加学科队伍体量、对教师实施分类考核等措施,精准补短,提升学科水平。新媒体学院院长李明德表示,新闻传播学科面临很好发展机遇,下一步会多措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质量,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学科声誉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儒提出30项推进举措,围绕队伍结构优化、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突破、国际化发展等短板精准施策、逐个击破。法学院院长单文华认为,优秀人才培养及引进、科学研究、国际化是法学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学院已做好指标分解,明确目标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人。外国语学院院长陈向京表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将坚持外语教学、教育质量“一体两翼”协调发展,克服人才引进、招生体量困难,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科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国家级重大项目和国家级获奖零的突破。
社科处、研究生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表示将全力支持各学科发展,助力一流学科建设,共同完成2020年学科评估“大考”。
与会校领导分别就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建议。荣命哲副校长指出要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氛围,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他还针对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和国际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各学科要重视专著出版,并提升专著质量;通过深化与专业学术机构合作,带动科研经费增长,提高科研成果产出;要充分关注学生国际化培养,汇集学校相关单位资源,支持学生国际交流,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选人用人标准,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
席光副校长建议,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向已有资源要效率。充分发挥创新港物理空间独立的优势,在人才吸引、学科重组、机制探讨方面寻求创新。紧抓师生体量增加的机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每位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时间分配测算。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树立前瞻意识,下大力气采取跨越式发展措施。
“我们要真正回归教育的本源,要用世界一流的标准反思不足。”王树国校长强调,人文社科版块学科发展形势严峻、任务艰巨,需要提高站位,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学科发展最终目标是促进学校对社会的贡献。人文社会学科对于中国社会的运行发展意义重大,每一位教师都责无旁贷,应承担一流学者的责任,引领社会潮流的发展。一是将培养优秀人才作为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目标,重视学生培养模式,打造精品课程,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社会输送高标准、严要求、基础厚、重实践的交大人才;二是在国际学术界拓展合作交流,通过每一位教师的学术“朋友圈”,提升整体学科声望;三是结合学科优势,时刻研判社会形势变化,紧扣政府、社会关注的高质量课题,发挥智库作用;四是紧抓学科交叉发展机遇,寻求科研空白领域突破创新,勤尝试、广合作、促成果。“前进的道路很不平坦,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加油干,我们一定会通过各位的努力共同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研究生院、社科处、学科办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人文学院、新媒体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主要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和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