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办
English | 中文

新一轮学科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建议

日期:2015-10-13  点击:  来源:未知   编辑:

  

西交学科〔201512号

一、目标(到2020年)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与教育教学体系;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重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内涵建设,推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方法改革;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创意创新创业(以下简称“三创”)教育生态系统,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和自主选择学习的空间;致力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扎实基础、科学素养、全球视野、求实创新的杰出人才。

二、原则

人才培养专项分学校、学院(科)两个方面开展,采取学校统筹规划、院系协同推进的组织管理模式。在管理上采取“重心下移”与“统筹协调”相济并施、相辅相成的方式;在经费资源配置上采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动态调整”的原则实行审批使用;在考核管理方面实行“质量导向、奖优罚劣”的政策。

1.学校层面的任务

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教与学过程的管理与评价,激励教师投入教学,激发教师教学潜能与学生学习兴趣;敢于攻坚,重点突破,深化第一课堂教学改革,狠抓第一课堂质量,构建三创教育教学体系(平台);统配资源,全员育人,完善研究生“三助一辅”体系建设,按一流标准建立一批设施先进的数字化、讨论式、专业化功能教室,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2.学院(科)层面的任务

按照各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以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切入点,选择国内外同类学科专业作为参照目标,修订好培养方案,突显学科优势与特点,从课程内涵(教学内容与体系、方式与方法、考核与评价等)、教学团队、教材和教学资源等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平台)构建,学生创新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培养等方面抓好新版培养方案的落实工作。

三、人才培养项目

一流大学推进计划人才培养专项拟提出8项工程作为主攻任务,其中5项任务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一流大学推进计划经费支持。

1.   项目内容及名称

1)生源质量提升工程:本科生方面,面向中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以竞赛为载体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夏令营,建设一批以教授宣讲团为核心的高水平招生宣传队伍,在生源基地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建设生源质量跟踪与动态评价信息化系统。在研究生方面,建立健全校、院、学科三级招生工作体系,落实学院等二级单位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加强推免生、长学制研究生和直攻博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全面实施博士生“申请—考核”招生制度和长学制研究生博士资格考试制度。到2020年,本科生生源在985高校中排名进入前10名;研究生生源进入全国前10名,其中985高校生源占比达到70%

2)名师、名课建设工程:围绕本科生的通识教育类课程、学科大类平台课程以及具有优势或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和研究生的学位核心课程、有较大影响力的大面积公共课程以及具有创新特色的公共课程,规划和建设约100门品牌课程。围绕课程建设,建设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出版国家规划教材,国家规划教材获批数位列C95位,形成5项左右优秀教学成果。

3)“三创”平台建设工程:深化工程坊内涵式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工程坊与各学院合作,建设机电一体、智能电气、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土木工程等学科交叉类实践平台。以数学建模、机械创新设计、电子设计、机器人等覆盖面广、参与人数众多的学科竞赛为引领,推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深入开展,继续加强校省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形成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人人参与项目,全员动手实践的氛围。加强校内外各级各类实验与实践平台建设,完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在继续做好校内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新建或拓展本科生校外实践基地200-400个、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150-200个,建设适合多学科交叉的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的综合性校外实践基地,满足学生校外实践、就业、创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暑期小学期,开展学生专项技能和能力强化培训。

4)学生双向国际交流、双学位推进工程:以学科为主体积极推动与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学科)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培养、双学位、交换生以及短期访学等合作项目,不断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与途径,扩大在读学生的国际交流规模,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积极吸引国际留学生来我校攻读研究生学位。积极有效地做好CSC计划的申报推荐工作,力争获准人数进入全国高校前列;逐年增加本校资助博士生短期访学和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的规模,优先保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研究生出访需求;鼓励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短期出访和游学。邀请世界一流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及合作研究。提高学生跨语言文化交流水平、高端就业竞争力和对国际人才市场的适应能力。

5)学科/专业基础文献集(库)建设工程:组织编撰所辖一级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础文献集,作为其研究生必修的学术文献资料,以促进研究生对本学科/专业领域主要学术方向、发展历史以及学术前沿的认识,做到融会贯通,提升学术造诣。

2.   学科及学校提供的具体建设经费

1)生源质量提升工程:提供经费全部由学校统筹部门支配。

研究生招生方面,主要用于招生宣传:如编印宣传资料、组织夏令营或暑期学校,以及外地宣讲团差旅费等,每年各学科(院)直接向研究生院申请,不再列入学科建设规划。本科生招生方面,主要用于面向中学生的工程创新项目策划与实施、以竞赛为载体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夏令营策划与实施、本科生单招考试题库建设。

2)名师、名课建设工程:学科应按名师培育、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统筹做好规划,审批通过后由学校提供经费。

名师培育:教师培训工作由教发中心全面负责;学科负责教改项目(攻关项目5万元/项,重点项目2万元/项)和名师工作室建设(10万元/项),

教材建设:每部2万元(约64学时)(不含出版费,出版费由学校另行资助)

教学资源:每课平均10万元。

3)“三创”平台建设工程:

小学期:教务处统筹支配,用于英语、计算机等能力强化。

示范中心(含虚拟):国家级实验教学(含虚拟仿真)示范中心由其建设单位纳入本学科建设规划,学校提供经费,每个中心100150万元。其余实验室建设应纳入其相应的学科建设规划与经费预算中。

学科竞赛与创新训练项目:学科竞赛由建设单位根据当年工作计划进行申报,不纳入学科建设规划。创新训练项目纳入学科建设规划,学校提供经费每个项目0.51万元。

学科交叉实践平台建设:主要经费依托企业资助,不纳入各学科建设规划,由工程坊会同相关学院另行规划。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支持学科(院)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每个基地510万元。

4)学生双向国际交流、双学位推进工程:学科应按本科生、研究生和长期(3个月以上)、短期(3个月以内)项目统筹做好规划,审批通过后提供经费。其中,本科生出国交流学习经费全部由教务处提供;研究生出国交流学习经费,长期项目由研究生院提供,短期项目研究生院和学科按11比例配套资助。到2020年,使90%以上的全日制博士毕业生有国际交流的经历,硕士生和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人数比2015年翻一番。

5)学科/专业基础文献集(库)建设:研究生院统筹支配50万元,用于文献平台建设与管理,具体建设纳入各学科的规划与经费预算中,学校不再安排经费资助。

四、其他

1.上述规划项目不能满足学科人才培养需要的,各学科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立项目,并明确具体建设内容及经费预算。

2.各学科可随时向教务处或研究生院咨询有关问题。

 

上一篇:西安交通大学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下一篇:西安交通大学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通知公告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